乐橙官网网址

全国加盟咨询热线:

400-123-4567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功案例

调解“小矛盾”促进“大和谐”——定陶区成功调解典型案例

文章作者:小编 浏览次数:发表时间:2025-09-23 17:11:52

  为持续深化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定陶区司法局以“商圣故礼”调解品牌为抓手,将“礼和”文化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,指导调解组织深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责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,用“法理情”织牢基层治理“平安网”。

  王某年逾七旬,身体日渐衰弱,赡养问题成了家庭“心病”。其两子三女因经济条件、居住距离等原因,在赡养费承担、日常照料上各执一词,甚至多次争吵让老人寒心。

  赡养不仅是义务,更是子女对父母的“反哺情”。调解员接到申请后多次上门走访,一边倾听王某的晚年期盼,一边逐一向子女摆事实、讲法律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的规定,结合子女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。

  调解员既用法律划定底线,又以“家风孝道”唤起亲情,最终促成共识:两子轮流照顾老人,每月各向老人社保卡存入300元赡养费;三女每月各负担老人100元日常用药费用;大额医疗费由五子女平摊。从争执不休到齐心尽孝,这场持续多月的家庭矛盾,在调解员的疏导下圆满画上句号。

  赵某(男)与李某(女)因婚生女儿的探望权发生争执。李某因婚姻积怨拒绝赵某见孩子,赵某思念孩子心切,多次上门理论甚至引发报警。街道调委会迅速启动“警调联动”机制,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调解。

  探望权是法律赋予父母的权利,更是孩子获得完整亲情的需要。调解员先向李某释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的规定,再引导她换位思考:孩子成长中不能缺少父爱,生硬阻拦反而会伤害孩子心灵。同时也提醒赵某:行使探望权要顾及孩子学习生活,过激行为只会让亲子关系更疏远。经过耐心沟通,李某同意赵某在不影响孩子生活学习的前提下定期探望。这一纠纷的成功化解,让断裂的亲情纽带得以重新衔接。

  宋某与孙某是多年邻居,共用一条入户道路,门前水塘边的几棵杨树却成了“矛盾源”。随着树木逐年粗壮,孙某家的杨树枝丫不断侵占道路空间,导致宋某家车辆无法正常通行,双方多次协商砍伐均不欢而散。

  调解员排查发现隐患后,现场丈量树木间距、查看道路通行情况。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“不动产相邻权利人应按照有利生产、方便生活、团结互助、公平合理的原则,正确处理相邻关系”的规定,向孙某耐心疏导。最终,孙某主动清除了侵占道路的树木,两家还约定共同维护入户道路。

  从老人赡养到亲子探望,从邻里矛盾到日常纠纷,这些案例的成功化解正是我区一线调解员的工作缩影。他们扎根基层、走村入户,以法律为“标尺”守住公平,以情理为“纽带”搭建和谐,成功将大量矛盾化解于萌芽、解决在基层。

  下一步,定陶区司法局将继续以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 为指引,深化“商圣故礼”调解品牌建设,推动多元化解机制提质增效,让矛盾化解更高效、基层治理更有力,为建设平安定陶、法治定陶奠定基础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热门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



回顶部